年07月27日,由百时美施贵宝赞助,医者纵横多学科平台承办的陆教授周二见MDT会议如期举行。会议借助医者纵横网络会议平台在上海、河南、陕西和浙江联动同步直播进行,特邀嘉宾分别是主会场的上海医院陆舜教授团队(艾星浩、虞永峰教授),分医院王慧娟教授团队(张米娜教授)、西安医院姚煜教授团队(梁璇教授)和浙江大医院胡坚教授团队(王一青教授)。
(完整视频)
病例1医院
一例NIVO+IPI双免治疗病例分享
第一个病例是由医院张米娜教授分享的一例因“左侧胸痛伴咳嗽,夜间加重”入院诊治的70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70岁,.05因“左侧胸痛伴咳嗽,夜间加重”就诊新乡医学院一附院。查胸部CT:左肺上叶周围型肺癌并肺门及纵膈淋巴结转移?肺气肿并肺大泡及两肺陈旧性病变。多发肝囊肿及左肾囊肿。
辅助检查
胸部CT检查:
ECT检查:
MRI检查:
印象:脑内少许缺血性脱髓鞘改变,较前相仿;老年性病变。
病理活检检查:
诊断
原发性左肺腺癌并纵膈淋巴结及骨转移cT1cN3M1b-IVA期;EGFR/ALK阴性。
诊疗经过
.06.20给予“NIVO+IPI”治疗1周期,.07.05、07.19给予“NIVO”治疗2周期。
.07.30出现咳嗽(夜间明显)伴咳痰,复查血象高(WBC19.81×10^9/L,Neu百分比86.20%)行CT提示右肺炎性改变较前范围增大,评估肺部炎症2级,考虑与免疫药物可能相关,给予“甲强龙40mg”起始治疗1周后更换为口服甲泼尼龙40mg/d逐渐递减。
.08.23、09.07给予“NIVO”治疗2周期。
.09.18(PLT18*10^9/L)复测(PLT16*/L),考虑IV度血小板减少与免疫药物可能有关,给予特比澳U及甲强龙40mg对症治疗,.09.20测PLT79*10^9/L,.09.21测PLT*10^9/L。根据方案规定停用试验药物。
.09.07-后定期复查持续PR,直至.07.20提示病情进展。
后续治疗及评估:
.08.06-10.21行“AC+Bev”4周期;.11.18-.05.02行“A+Bev”维持治疗。
小结
该患者免疫治疗3周期后达PR,5周期后大PR,停药后仍持续PR,至疾病进展一线获得PFS-26月。
纵膈淋巴结疗效较好,后续未进展。
肿瘤负荷低,后续治疗获益-10m-继续治疗中。
医院
本病例讨论
1.该患者免疫治疗停药后仍持续获益,患者停药后14-21m期间缓慢进展,是否需局部干预治疗?
2.疾病进展时已停药21m,是否可以考虑重启免疫治疗?
专家观点概要
1.寡进展的病人在加不加局部治疗的生存是不一样的,该病人应该进行放疗治疗。
2.出现毒性停药的病人是否会影响生存,FDA数据发现并不会影响生存。
3.病人血小板良好,可以考虑重启单药免疫治疗,并加入一点放疗。
病例2西安医院
一例左肺低分化腺癌讨论病例分享
第二个病例是由西安医院肿瘤内科梁璇教授分享的一例因“发现腹壁多发无痛性包块,并进行性增大”入院诊治的68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68岁,.10因发现腹壁多发无痛性包块,并进行性增大就诊。PET/CT(.11.08):1.左肺下叶背段及上叶尖后段多发空洞性病变,考虑肺癌;两肺肺气肿;2.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3.左侧肾上腺转移;4.胸9及胸11椎体骨转移;5.腹部皮下转移。
免疫组化:CK(+)、CK7(+)、TTF1(+)、Vim(+)、NapsinA(-)、S(-)、HMB45(-)、LCA(-)、CD20(-)、CD3(-)、CD30(-)、CDX2(-)、Villin(-)、Ki67(+60%)、PD-L1阳性。
基因检测:EGFR野生型。
诊断
左肺低分化腺癌(cT4N3M1c,ⅣC期);多发淋巴结转移(锁骨上、腋下、腹膜后、腹股沟区);左侧肾上腺转移;骨转移;腹壁皮下转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肺气肿;陈旧性脑梗塞。
诊疗经过
筛选入百时美施贵宝CA临床研究——一项比较Nivolumab联合Ipilimumab与含铂二联化疗治疗未经化疗的IV期或复发非小细胞肺癌受试者的开放标签、随机3期试验。
该患者PD-L1检测结果阳性,EGFR野生型,ALK未做,余均符合入组条件。
.11.19随机分配至J组,给予试验药物治疗(Nivolumab3mg/kg+Ipilimumab1mg/kg),具体为:Nivolumabmgiv.dripq2w+Ipilimumab66mgiv.dripq6w;同时给予双膦酸盐抗骨转移治疗,q4w。
受试者用药满两年后结束给药,进入安全随访阶段。
随访:
颅脑MRI增强扫描:脑实质未见明显异常强化灶。
.05.06行腹股沟包块穿刺活检,腹股沟浅表淋巴结超声检查提示:右侧腹股沟区包块,考虑淋巴结转移。活检病理诊断(No.B17803):右腹股沟淋巴结内有低分化癌转移,结合病史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提示肺腺癌转移;免疫组化:CK7(+),TTF1(+),NapsinA(-),P63(-),P40(-),CK5/6(-),Syn(-),CgA(-),PD-L1(TPS:90%+)(SP,Ventana)。
于.05.11起予免疫联合化疗治疗,纳武利尤单抗,mg,iv.drip,d1;培美曲塞二钠,0.80g,iv.drip,d1,q3w。
影像学评估:
西安医院
本病例讨论
1.4年分析结果表明,Nivo+Ipi与Nivo单药和Nivo+化疗相比,能带来更好的疗效获益,患者如果不考虑经济原因和药物可及性,是否再次选择双免治疗更好?
2.患者双免治疗满2年停止治疗,进入随访观察期,如果患者持续用药进行维持治疗,是否生存获益更大?
3.患者停药半年后出现疾病进展,再次使用纳武利尤单抗治疗患者仍有效,对于免疫治疗的跨线或再挑战有哪些经验分享?
专家观点概要
1.单药免疫并不比双药免疫差,用单药免疫也不错,会更加的安全方便。
2.数据不足以说明双免疫治疗两年是否足够,但是根据病人的个体差异,考虑到该病人耐受性很好,持续治疗很有可能会继续获益。
3.对于这类型病人,都考虑加入局部治疗后再跨线。
病例3浙江大医院
一例鳞状细胞癌伴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病例分享
第三个病例是由浙江大医院王一青教授分享的一例因“咳嗽伴体重下降3月,加重1周”入院诊治的56岁男性患者,具体诊疗过程如下: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56岁,有吸烟习惯,每天吸20支。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伴体重下降,有胸闷气促,无畏寒发热等明显不适,医院就诊,肺部CT示“右上肺及右上肺门团块影,纵膈淋巴结肿大,MT伴纵膈淋巴结转移可能,右上肺阻塞性炎。”现患者症状同前,为求进一步治疗,遂至我院门诊就诊,拟“右肺占位”收住入院。
辅助检查
.08.05我院CT:右肺上叶及右肺门肿块,肺癌伴右肺门、右下气管旁淋
巴结转移考虑。两肺散在小结节,性质待定。
.08.07(右肺门,EBUS-TBNA)见极少许异型细胞,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倾向为鳞状细胞癌。(4R组淋巴结,EBUS-TBNA)见个别异型细胞,结合免疫组化结果可符合鳞状细胞癌转移。1号片:TTF-1(-),NapsinA(-),CK7(+),CK5/6(+),P40(欠满意),Syn(-);2号片:CK5/6(+),TTF-1(-)。
诊断
周围型鳞状细胞癌伴肺门纵膈淋巴结转移。
诊疗经过
.08.15-.09.08纳武利尤单抗+白蛋白紫杉醇+卡铂治疗两周期。
.09.30进行复查。
.10.01进行第三周期化疗联合免疫治疗。
.10.07患者出现大咯血,呼吸循环不稳定,急诊气管插管送至ICU。
.10.07,15:30,气管动脉栓塞。
.10.07,22:32,患者支气管动脉造影+栓塞术后,呼吸机纯氧维持,加强镇静后充分润滑纤支镜进镜,左右支气管可见大量血性液体涌出,右侧更甚,予反复吸引,操作过程顺利。
.10.08手术胸腔轻度黏连,肿瘤位于右上肺,大约3cm,质地硬,右肺门及纵膈多发淋巴结肿大,肺门冻结。术中支气管镜探查,见右侧各支气管大量血凝块,气管镜下吸引清理血凝块后见右上叶支气管开口有新鲜?液流出。手术予以行右上肺楔形切除完整切除右上肺肿瘤。肿瘤切除后再次支气管镜查探,并观察半小时未见明显出血。
.10.08拔除气管插管,.10.10转入普通病房,.10.13出院。
(右上肺楔形切除标本)坏死结节伴周围炎性纤维组织增生,坏死组织周围见极少量退变异型细胞(坏死质硬区范围2.5*2.5cm,全取),切缘阴性。
免疫组化结果:3片:抗酸(-),六胺银(-),PAS(-),TB(FISH)(-),真菌(FISH)(-);2、3、4片:P40(-)。
再次进行右肺门及2R4R组淋巴结EBUS-TBNA,病例提示淋巴细胞增生及多核巨细胞反应,未见明显恶性证据。进行肺门及纵膈放疗之后一直纳武利尤单抗维持治疗至今。
浙江大医院
专家观点概要
首先,免疫治疗时代给新辅助赋予了新的概念。新辅助治疗有两个目的,第一是降气,第二是提高病人的远期生存。新辅助治疗一般做2-4个疗程,根据病人情况进行选择,同时,非常需要进行MRD的监测,术后用免疫单药维持治疗。新辅助治疗会带来更有挑战的治疗,可以把病人的治疗效果提升,让病人活的更久。
此次陆教授周二见肺癌网络MDT会议非常成功,在陆舜教授的带领下,来自上海、河南、陕西和浙江的医生们汇聚在一起,讨论了三个精彩病例,促进了肺癌诊疗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明确了治疗规范。通过各科室专家们思维的碰撞,不仅让线上的专家们受益匪浅,也解决了相关医生的临床实际问题,得到了线上线下参与直播的医生们的一致好评。
各位希望观看MDT直播的朋友们,可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xihonghuaa.com/xhhzp/107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