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周五时,忘记附上的图片,从长春日伪时期的建筑回看那段历史
《大而不倒》干货分享
美丽、可爱、勤奋的读书俱乐部后台小组整理
l大而不倒来源:
年9月,当美国众议院银行委员会为救助大陆银行举行听证会时,实际上银行“大而不能倒”的序幕已经拉开。美国康涅狄格州代表史都华·麦金尼(StewartMcKinney)说:“我们想出了一种新的银行组织形式,叫做‘大而不能倒’。大而不能倒,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人们讽刺美国政府开创了新类别的银行——TBTF银行,即“大而不能倒”银行。直至年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人们才明白大陆银行危机仅是一场预演习。拯救大陆银行案例就是一个危险、愚蠢的开端。有人认为正是在大陆银行事件中拯救了不该拯救的投资人,以致造成到年美国银行危机,甚至年美国金融危机也与此有关。
次贷危机时,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尼尔?麦克莱斯(NeilMcLeish)就说:“在雷曼事件之前,人们有一种几乎不可动摇的信念,认为具有系统重要性的大型金融机构的优先债权人和交易对手不会面临彻底违约的风险。年伊利诺伊大陆银行破产时,债券持有人得到了(全额偿付)。自那以来,这种信心就树立起来了。”如果当年让大陆银行倒闭,可能会有几十家小型银行会受到波及,也许不到10家会倒闭。结果没有约束与惩罚,大银行的危机最终成为无法承受之重。权衡利弊,孰轻孰重呢?直至十多年后,曾任联邦存款保险公司董事长的艾沙克坦率地说,他认为当初应该让大陆银行关门,而不应该对该行进行援助。
l年金融危机爆发的诱因
20世纪90年代后期,放松银行管制;推动居者有其屋计划,鼓励宽松的贷款标准;历史性的低利率,从而创造了流动性泡沫;华尔街的薪酬制度鼓励短期冒险行为等等。所有这些共同掀起了这次惊涛骇浪。
l雷曼危机简读
雷曼兄弟公司倒闭时账面上的次贷资产比例不大,直接拖垮雷曼的是商业不动产。
商业不动产——写字楼、公寓楼、酒店、工业用地、商场/零售中心等非居民住房类不动产,在雷曼,商业不动产业务贯穿投行的每一个核心业务部门。在资本市场部,有商业不动产按揭贷款,以及建立在商业按揭贷款上的抵押债券业务;在投资银行部,有专门为商业地产公司提供上市、融资、并购和杠杆收购业务的商业不动产投资银行小组;还有资产管理部门下的商业不动产私募股权基金。和华尔街被的投资银行不同,雷曼所有的商业不动产相关业务直接由同一个人——马克·沃尔士掌管。
年,美国商业房产泡沫碎裂,商业银行和贷款机构陷入危机,马克沃尔士成绩从政府手里买入大量廉价的“垃圾债券”,3位数的回报率让雷曼转到不亦乐乎,也从此奠定商业不动产业务在雷曼的重要地位。98年亚洲金融风暴,华尔街著名对冲基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破产,业务核心建立在固定收益债券市场上的雷曼,负面消息铺天盖地危在旦夕,沃尔什开始建议雷曼多元化投资,同时大力发展商业不动产的私人股本业务。此策略占尽天时地利,刚好赶上地产热与信用市场的黄金周期,雷曼成为房地产投资和私人股本业务的闪亮新星。
次贷危机和随之引发的信用危机再次把雷曼推向水深火热,前期发家史所积累的经验让他们有一次想到商业不动产这跟救命稻草。沃尔什瞄准艾克斯顿信托——全美最出色房地产投资信托公司之一,07年5月雷曼联合狮门地产和黑石集团竞标收购艾克斯顿,黑石撤销要约,雷曼/铁狮门收购成功,并承担所有债务,总额达亿美元,接近艾克斯顿最高股价。雷曼打算只出2.5亿美元,剩下部分将通过各种债券形式由其他投资银行融资完成——即是完成一次“空手套白狼”的杠杆收购。
用于修建住房社区的地皮开发项目,同样成为雷曼商业不动产几乎暴利的摇钱树所在,沃尔什与加州土地开发商SUNCAL建立合作关系,通过类似的杠杆收购的交易方式大肆收地,截至08年雷曼直接拥有20多个suncal的项目,总计达到22亿美元,相应发行的商业不动产贷款更是水高船涨。
07年6月份开始,沃尔什开始为艾克斯顿杠杆收购项目寻求融资,很快找到美国银行和巴克莱银行,词是次债危机已经开始蔓延,信用紧缩融资成本开始大幅上升,美银和巴克莱相应减少了融资额,雷曼所需资金迟迟不到位;于此同时公寓类房地产投资信托股价开始下滑,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艾克斯顿在未来建筑项目中价格被高估,标准普尔将其信用评级降低。
沃尔什凭借长期人脉关系找来财大气粗的“两房”,获得90亿美元,并且摩根大通随之加入,答应牵头组织银行贷款,领头效应下,亚洲和国际银行纷纷加入,07年10月雷曼完成对艾克斯顿44倍杠杆交易,成交时间比预期推迟了至少2-3个月,于此同时商业不动产和商业抵押债券(CMBS)市场出现始料未及变化,雷曼发现艾克斯顿这宗收购的巨额借贷完全无法套现,债务大增。
3月份贝尔斯登倒塌,市场对雷曼陷入极度恐慌,绿灯资本等对冲基金更是对雷曼所持的艾克斯顿资产狂轰滥炸,缺乏流动性的“问题资产”成为了沉重的包袱。雷曼衰局开启。
l雷曼------兵败如山倒
1.年3月18日ーー雷曼兄弟宣布,受信贷市场萎缩影响,其第一季度净收入同比大幅下降57%,股价下挫近20%;
2.年4月1日ーー为了平息市场对资金短缺的疑虑,雷曼兄弟发行40亿美元的可转换特别股。受此消息激励,雷曼兄弟股价大涨18%至每股44.34美元,投资人表现出对雷曼兄弟的信心,认为其能躲过贝尔斯登遭并购的命运;
3.年4月16日ーー雷曼兄弟CEORichardFuld表示信用市场萎缩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4.年4月30日ーー为降低高风险高收益放款部位,雷曼兄弟出售11亿美元的放款担保凭证(CLO);
5.年6月4日ーー受市场担心雷曼兄弟需要进一步融资的影响,其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跳升到基点;
6.年6月9日ーー信用评级机构将雷曼兄弟的信用等级下调,其他机构也表示了对其信用前景的担忧;
7.年6月10日ーー雷曼兄弟宣布,预期公司第二季度净损失28亿美元,并透露最新融资60亿美元的计划;
8.年6月13日ーー因亏损,雷曼兄弟CEORichardFuld解雇财务总监ErinCallan和总裁JosephGregory;
9.年6月19日ーー全球主要银行、券商信贷相关损失已达亿美元,其中雷曼兄弟的损失为亿美元,大幅上升;
10.年8月1日ーー报导称,雷曼兄弟试图出售价值达亿美元的商业按揭资产和其他难以估值的证券;
11.年8月5日ーー雷曼兄弟宣布考虑出售其资产管理部门NeubergerBerman以寻求融资;
12.年8月16日ーー雷曼兄弟考虑出售价值高达亿美元的商业不动产资产;
13.年8月18日ーー市场预期雷曼兄弟第三季度净损失将达18亿美元,主要券商的研究报告纷纷调低雷曼兄弟的评级;
14.年8月25日ーー韩国开发银行重新开始入股雷曼兄弟的谈判,但雷曼兄弟要价太高;同时,雷曼兄弟CEORichardFuld信誉受损,恐遭内部逼退;
15.年8月26日ーー美国私募基金KKR表示有兴趣收购雷曼兄弟的资产管理业务;
16.年9月10日ーー雷曼兄弟与韩国开发银行持续多日的入股谈判最终破裂,因市场对雷曼兄弟的生存产生担忧,雷曼兄弟的股票暴跌45%;
17.年9月11日ーー雷曼兄弟宣布第三季度的亏损将达39亿美元,并宣布公司的重组计划;雷曼兄弟将采取进一步措施大幅减持住房抵押贷款和商业地产,与Blackrock合作降低住宅抵押贷款风险敞口,优化项目组合,雷曼兄弟股价暴跌46%至每股4.22美元,信用评级机构穆迪警告要将雷曼兄弟的信用评级大幅下调;
18.年9月12日ーー雷曼兄弟寻求将整个公司出售,市场产生恐慌情绪,业务伙伴停止和雷曼兄弟的交易和业务,客户纷纷将与雷曼兄弟的业务转移至其他银行和券商。美洲银行和英国巴克莱银行Q与雷曼兄弟谈判收购计划,美联储介入,召集华尔街主要银行商讨雷曼兄弟和保险巨头AIG的问题,雷曼兄弟股价继续跌至每股3.65美元,其信用违约互换点差跳升至超过基点;
19.年9月14日一ー美联储明确表示不会给雷曼兄弟以救助和资金保障,巴克莱银行退出谈判,美洲银行转而与同样陷于困境的美林达成收购协议;同时,高盛、摩根士丹利、巴菲特控股的伯克希尔哈撒韦也表示没有兴趣收购雷曼兄弟,雷曼兄弟命悬一线;
20.年9月15日ーー无奈之下,雷曼兄弟依照美国《银行破产法》第十一章,向纽约南部的联邦破产法庭提出破产保护。
21.通俗快捷了解雷曼的破产全过程可以点此知乎链接 美国财政部长的权力虽比中国财政部长的大些,但也完全不似想象中那样大,财政部长的权力来自总统赋予的责任、号召力以及说服和影响其他内阁成员、独立监管者、国外财政官员和那些隶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机构首脑的能力。也就是说,其权力可以不可想象的大,也可能不可想象的小,取决于具体情况。
雷曼倾塌恰好夹在《房市及经济复苏法案》(HousingandEconomicRecoveryAct,HERA,该法案被认为是美国财政部长曾经获得过的最大财政支出权)通过和AIG的救助之间,救援当时在政治上极不受欢迎,雷曼则绝望地需要一个买家。不幸的是,雷曼的当家人富尔德由于自负和判断不明,并没有那么绝望,关键时刻他并未抱着足够的诚意去寻找买家,至少他的亚洲之行如此。
而就在巴克莱对雷曼投注了旺盛兴趣的当口,英国财政大臣达林致电保尔森,说不希望英国银行染上美国病,显然政治家经验不足的保尔森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红色警告”,这个错误判断降低了寻找其他方案的急迫性。此外,就在巴克莱因监管部门反对无法收购雷曼的消息确定前后,时任总统布什已经同意采取某种不动用联邦资源的停业清算措施来处理雷曼事件,但保尔森似乎没有就此采取进一步的尝试和措施。
确实,雷曼与贝尔斯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贝尔斯登的问题资产足以用作美联储亿美元贷款的抵押品,但重新评估后的雷曼资产负债表却有巨大的漏洞。法律并不允许监管者出钱去填补这个漏洞。但这里的微妙之处在于,有兴趣的买家是否出现,在当时取决于政府是否表态参与救援,如果政府有意支持,不排除能找到绕过法律的办法,正如贝尔斯登案例。为了避免可怕的政治责难,虽然保尔森积极推动银行共同制定了买家出现后的集体收购行动,但在政府介入方面,保尔森和盖特纳一起,放弃了不遗余力地寻求解决方案。由于低估了雷曼坍塌的系统性风险,这个不幸的错误最终未能避免。
其实,虽然备受指摘,保尔森在危机中还是做对了很多事。在难以想象的压力和动荡之中,这些做对的事理应得到赞扬。
首先,和美联储合作构思设计的定期资产支持证券贷款工具(TermAsset-BackedSecuritiesLoanFacility,TALF),为消费信贷重建证券化市场,挽救了货币市场基金的彻底崩溃。其次,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保证贷款者能够获得负得起的贷款。此外,制定或推动了贝尔斯登、AIG、华盛顿互助、美联、花旗、美国银行等机构的收购或者“生存计划”。另外,保尔森还积极推动了名为希望联盟(HopeNowiance)的贷款重组计划,缓解了抵押房产止赎风暴。
重点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年3月,保尔森针对金融监管提出了一项根本性改革的全面建议,其中提及需要一个监管机构来识别和监督系统性风险,避免“监管套利”。这项议案当时曾饱受争议,现在已成为新监管改革方案的核心。当有人问到央行是否应成为这个系统风险的监管者时,保尔森显然没忘了自己曾是财长,他的建议是建立一个高级别的委员会(Council)来看管系统风险,并由联储主席或者财长来担当委员会主席。
对于保尔森,只能用八个字来形容——时势毁誉,概莫能外。
l高盛:
1.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这个称谓来源于高盛的一位经济学家,世界的财富与力量正在向这四个国家转移。
2.苏联解体后,高盛是第一批想要抢占该国市场的西方银行之一。柏林墙倒塌下三年后,鲍里斯?叶利钦的新政府指定高盛为该国的银行顾问。
3.高盛没有属于自己的存款,而从定义来看存款是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与所有经纪人一样,高盛在一定程度上(至少是一定程度上)需要依赖短期回购市场来获得资金。回购协议使得一些公司能够抵押所持有的金融证券为了避免依赖于隔夜拆借市场,高盛倾向于更长期限的债务协议,而像雷曼那类依赖隔夜拆借市场的银行则更容易受到市场波动的影响。
l伯南克主义:
当经济出现问题时,美联储先降低利率。为了应对市场信心危机,在不草率的前提下,对市场给予支持。如果这些后果严重到影响到整个金融体系,美联储有责任对市场进行干预(P)
l垃圾股:
非投资级以下的股票(P)
l折价收购:
指以低于公司股票市值的价格收购该公司。
l科恩被称为“华尔街创伤外科医生”。
l头寸(position):
是一个金融术语,指的是个人或实体持有或拥有的特定商品、证券、货币等的数量。汉语将其翻译为“头寸”,源于旧社会作为货币的“袁大头”每十个摞起来为一寸.
头寸是一种市场约定,承诺买卖合约的最初部位,买进合约者是多头,处于盼涨部位;卖出合约者为空头,处于盼跌部位。
l坏账:
公司已经倒闭了,钱还不上了。
l不良资产:
可能是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暂时还不上钱了,可能未来可以还上钱了。
l巴菲特:
他利用手中保险公司的保险费为其他业务进行融资。
l衍生品:
简单地说,衍生品就是一些建立在相关基础资产(比如住房抵押贷款、天气状况等)之上的金融工具,它们可以创造巨大的财富。
l“击碎玻璃”(BreaktheGlass)
在发生流动性危机时,由政府介入并直接从债权人那购买有毒资产,从而使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恢复正常并能维持信贷展期。
l“问题资产救援计划”(TARP)
"击碎玻璃"计划的完善版,内容包括提供大量担保和直接购买缺乏流动性的资产。
l金色降落伞(GoldenParachute,又译黄金降落伞)
是指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在失去他们原来的工作后,公司从经济上给予其丰厚保障,最早产生在美国。“黄金”意指补偿丰厚,“降落伞”意指高管可规避公司控制权变动带来的冲击而实现平稳过渡。这种让收购者“大出血”的策略,属于反收购的“毒丸计划”之一。凭着这一纸契约,当企业被收购或兼并时,原来的一些企业高层经营管理者便可以安全脱出,另谋高就,不受经济损失。其原理可扩大适用到经营者各种原因的退职补偿。而这些补偿包括股票期权、奖金、解雇费等。
l精彩片段:
1.罗斯福总统于年4月在索邦大学发表的题为“共和政体中的公民权”的演说里的一段话:当一个强者跌倒或者一个实干家做得不够完美时,只会在一旁指手画脚的批评家,算不了什么。荣耀属于那个真正站到竞技场上的人,他的脸上满是灰尘和血汗,尽管一次次地失败,却仍然顽强地奋斗,因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没有失败和缺陷的成就。他明白热情和奉献的意义,并完全投身于有价值的事业中。最后,若是成功了,他能享受胜利的喜悦;就算失败了,至少他也会因曾经全力以赴而无怨无悔。所以他永远不会与那些冷漠胆小、不知何谓成功和失败的灵魂为伍。
2.戴蒙挑选的这段话恰到好处。罗斯福描写了一个英雄,但对于其成功与否的表述却模棱两可。这也正好描述了保尔森、盖特纳、伯南克以及在这幕戏里出现的几十家公共和私人机构的状态,他们的功过将留给历史来评判
3.“我们们撞到冰山上了”戴蒙向他的员工大声喊到,仿佛他正站在泰坦尼克号的甲板上,“轮船正在进水而音乐仍在鸣奏,我们却没有足够的救生艇!”他苦笑说:“有人将必死无疑”.
4.经济已经变成了一场带有政治色彩的足球赛事。事关他的声誉,而他却被华盛顿的游戏规则牢牢束缚着。
5.贝尔斯登在过去的10年里做过很多好事,但人们唯一记住的却是,当业界需要他们帮助的时候,他们没有挺身而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