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缙云县前路乡南弄村海拔米的高山上,今年已66岁的应兆土身板结实,黝黑的脸庞上,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显示着创业成功的自信。应兆土老人是丽水市十佳休闲性家庭农场——缙云懿圃家庭农场的负责人。“为了实现药、稻、桃、鸡、鱼生态循环种养,红花、紫米、茶酒、饭香伴休闲的‘绿富美’梦想,我在思想观念、实际行动及产业提升等方面,有过多次转型……”说起自己走过的创业路,应兆土显得十分平静。 外出观光旅游理出返乡务农新思路 出身于农家的老应,18岁参军,5年部队大熔炉的锻炼,养成了他艰苦奋斗、说干就干的作风。部队复员后,他一直在外做工经商。10年前,年近六十的老应还在做烧烤,卖羊肉串。虽在外地有钱赚,但他总觉得不尽如人意,必须寻找更好的环境创业,赚更多的钱。6年前,已是60岁的他,改行做起了房产中介。几年下来,他有了一定的资金积累。 他一直喜欢旅游观光。除到过国内农业、旅游先进发达的地方外,还先后到新加坡、新西兰、荷兰等多个生态休闲农业发展较好的国家参观考察。他看到国外的公园式家庭农场,游人络绎不绝;看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大型团队农场,制度完善,管理有条不紊;也看到了以种业为主,农产品丰收效益好、美丽田园可观光的农场,充满勃勃生机…… 好学的老应从中了解到,这些发展前景看好的农场,其创业者和管理者都是善于学习、不怕吃苦的人,他们有了“第一桶金”后,马上转变增长方式,通过深入考察,挑选适应市场需求、适合自己创业发展空间的地块,把钱纷纷投向农村、投向农业、投向生态旅游业。 那一幕幕生态农业美景,一个个艰苦创业而精神抖擞的面孔,引起他的思考……他终于下决心回到家乡,发展农业,在种养业结合上、在乡村旅游上做出文章,来进一步实现和体现他人生的价值。 向绿水青山要金山银山 老应说,投资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光有决心、信心还不够,还要相信专家,依靠科技,才能成功,才能提升上档次。他几次去浙江省农业厅找专家请教,并表示想从事特色农业,请专家们帮助分析市场,给自己正确定位。专家们告诉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药用和保健养生功能的西红花产业有一定前景,但它是一种高投资、多风险、高回报的产业。如种得好,效益很好;如技术不够,则付出了心血还会亏血本。听了专家分析,老应决意要搞这个中药材产业。 省农业厅的专家也被老应对农业的执着所感动,便委托上海中药材进出口公司,帮老应引进伊朗西红花种球多公斤。 头年,老应在老家前路乡南弄村空房中培育花丝,对其生长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和记录,摸索到一些经验。为了节省资金,做到稳扎稳打,他租用村里大会堂作为种球培育室。然而,老应发现了一个新问题,即大会堂的环境在控制温度、湿度、光线等问题上对培育花丝很不理想。于是,他选择到环境生态比较好的高山上投资种西红花,一个人在无电、无路、海拔米的高山上先搭草棚试验,日夜与西红花种球、花苗作伴。 试验取得成功后,他马上用多万元在山上建起了花房,安上水电,并落实控温、控湿、控光、烘干等设备。这印证了专家的“大投资大回报”理论。 他在细细观察中,发现地下块茎类植物,下种时的芽头数和发育的个数成正比,可利用芽头枝数来控制种球繁育个数。这使每个种球结实饱满、大小均匀,种球花丝的质量,从此进一步得到提升。 他生产的西红花产品,经上海普尼检测有限公司检测,产品花苷含量达18.7%-23.1%,长度达5-6厘米,且花丝粗而鲜艳,超出国家药典规定10个百分点,在全国名列前茅。 把单项种植串成多项循环种养“链条” 老应说,西红花连续几年种同一片土地,其种球在田间更新换代过程中,腐殖质在土壤里会引起种球退化和腐烂,这是制约西红花快速发展的一大难题。最好一年种过隔3年再种。然而,这样土地问题就难解决。 如何解决这个难题?肯动脑筋的老应,决定利用夏秋西红花在室内育花的田间空档种水稻,用水旱轮作解决上述难题。请示专家,也认为水稻根系可把种西红花时产生并留下的腐殖质吸收,同时轮作水稻后,可浸死多数适旱不适水的昆虫和细菌,达到清洁土地的目的,使西红花可连年种植。通过试验,果然取得了好效果。 考虑到普通水稻轮作效益较低,老应得知紫米具有保健功能、经济效益高、市场前景看好等优点,于是,又从云南中缅交界山区,引进墨江紫米种植。 一次次摸索,终于换来了成功。目前,老应的农场有西红花紫米轮种50亩,桃园15亩,利用桃园放养药鸡0羽,鱼塘6亩,其它木本药材10亩,年产值多万元。除农场创造了经济效益外,还给附近农民带来用工、土地租金等直接收入多万元。 老应转型的痴心和“野心”还在膨胀 老应说,在办农场过程中,自己追求和在乎“三大件”:即朝着奋斗方向目标转型,对“绿富美”认识有新提升;对产业发展和管理水平有新提升;对市场变化新形势判断能力有新提升。他说,种西红花以来,从原来追求经济效益,到如今农场已形成和谐、生态、休闲融合的“绿富美”养生环境,是他与时俱进转型的动力和支点。 然而,老应转型的痴心和“野心”仍在膨胀。他说,农场已投资多万元,取得了成效。如今,这里已架设高压线,开通了通讯网络,5公里水泥路也正在硬化中,基础设施得到了完善。下一步他打算利用绿水青山的良好环境,借助前路乡的万亩桃园和多亩双季茭白“海洋”,建设融农业观光,配套农家乐、生态美食、农事体验、高山越野、自助烧烤、野炊、采摘、住宿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利用自产自碾的紫米、纯手工自酿药酒,以及放养的药鸡、高山淡水鱼、无公害蔬菜、自磨的豆腐,推出喝红花茶、品红花酒,吃红花紫米粥、红花药鸡、陈皮老鸭等一系列养生药膳;同时开发西红花系列产品,如做西红花长寿面,西红花药酒。他还准备筹建浙江第一个西红花养生院。 如今,不少游客喜欢来这里度假避暑、休闲养生、摄影写生,生意十分红火。截至今年11月底,已有0多人前来休闲。
丁南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