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大家有没有发现热搜简直被张桂梅承包了。
前几天七一勋章颁奖,
今天登上天安门城楼。
她姐不禁想感叹,
真好,这一年张校长终于火了!
从默默无闻到全民偶像,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里,
她的故事值得被所有人记住。
张桂梅是谁?
她是一名扎根在滇西深度贫困山区的女校长,
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帮助困难家庭孩子通过知识摆脱贫困。
她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
她今年已经64岁了,她创办的这座免费女子高中,
12年间让多名大山里的贫困女孩考入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
张桂梅的每一天,
都是陪着学生跑操、上课、
吃饭、自习,没有一刻停歇。
年,张桂梅被查出患有骨瘤、血管瘤、
肺气肿、小脑萎缩等17种疾病,她每天都从睡梦中痛醒,
别人要她接受先进的治疗,
她却说有这个钱,
不如再多帮一个女孩子,「只要学生们能走出大山,
飞得远一点,
这就是我的梦想。」
就是这样的张校长,
前段时间一篇被断章取义的报道,让她被无数人「围剿」。
有记者采访张校长,
说听说她有个学生大学毕业后,
选择去上海闯荡,
怀孕后又辞职回到丈夫的老家贵州生活;
年,这名学生回到母校华坪女子高中捐款,但是被张桂梅拒绝了。
张桂梅说让她「滚出去」
说辛辛苦苦供你们到现在,
并不是让你们当全职太太的。
「你和丈夫时间长了没有共同语言了,
你就被社会所淘汰了。
他回家跟你没啥好说的了,
他的事业你也没有办法帮忙,
就连出主意的能力你都没有了。
整个把你控制在原来的水准上了。
磨来磨去,连原来的水准都没有了。」
这段话引起了轩然大波。
有人说张桂梅不尊重学生的个人选择,有人说张桂梅故意挑起男女对立,甚至有人说张桂梅就是一个没有男人要的女人,因爱生恨,见不得别的女人过的好……
寻着这条新闻,
去看了那个成为「全职太太」女学生的自述,
我反而更能理解张桂梅。
她和所谓「骂走」的这名女学生的故事,是一份女性之间的惺惺相惜和薪火相承的故事。
女学生的经历是这样的:
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贫寒,哥哥还得了重病。
家里为了给哥哥治病,不让她继续读书了。
然而张桂梅的学校收留了她。
学生时代的这个女学生,只想走出大山,
在小县城有个工作就不错了。
高考结束她过了二本线。
但怕二本万一上不了,三本学费又太高,
于是想上个大专算了,是张桂梅鼓励她勇敢报二本,
于是她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
从云南去了呼和浩特。
她在大学四年省吃俭用,拼命读书,
毕业后没有像高中读书想的那样,
回到云南家乡的小县城找份工作,
而是从内蒙古来到了上海继续拼搏。
当年小县城工作的梦想变了,如今她还是努力再上一层楼,
再多看看外面的世界。
年,她结婚怀孕了,
孕期焦虑期间,
她才决定辞职先跟丈夫回贵州。
回到贵州后,她也没有甘心当全职太太,而是努力参加了两次特岗教师考试。年,她带着孩子和老公,
满心感恩去学校探望,
但当时她还没有工作,
只有丈夫一个人工作。
张校长知道后就婉拒了她,有了前面具有争议的那段对话。
而这名女学生被规劝后,
没有丝毫的难堪和不爽。
她说:
「我自己知道是工作上的事情没有处理好,
知道她让张校长失望了。」
年,她成功考上了特岗教师。
她在自述中,把这段回忆说成是:
「迷茫时期的及时整改」
一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女孩,通过老师的不断激励,从开始的怯懦,变成了今天努力和勇敢的自己。
这哪里是一个不尊重别人选择的故事??
在我看来,
张桂梅的及时规劝,
让女孩告别了迷茫走向了独立。
而她也会带着感恩,把这份自立自强的精神传递下去。
叫嚣张桂梅不懂得尊重别人选择的那些人,
他们仿佛从来都没有看到过,
中国底层女性的生存现状。一个真正社会底层女人的一生,
是什么样子的?她们往往很少能接受完整的一套教育,很多女孩子十几岁时,就会面临两种选择:一种是匆匆嫁人,从此一辈子困在山里。
还有一种是生在家庭贫困且极度重男轻女的家庭,
父母认为女孩子聪明勤奋是没用的,她们被逼迫辍学,外出打工补贴家用,或者是把唯一能上学的所有资源给家里的男孩。
她们可能很多都很聪明,
但没学能上,家里也不让上。
一辈子没有走出大山、
甚至连县城都没有看到过。她们可能14岁就生了两个孩子,
因为太小还被家暴,
没过几年就神神叨叨失心疯了。
她们可能终身依靠自己的男人,
哪怕这些男人粗鄙、下流、暴力……
她们也没有选择离开的权利。
(我们经常刷的短视频软件上就能看见好多个)
她们一辈子不知道何为审美、何为享受生活,
没有见识过漂亮的衣服,没有喝过奶茶,
没有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过工作上的尊重认可。就这样,世代轮回……
这是生活优越的男男女女,
从来都没有想象过的场景。这也是他们为什么理解不了张桂梅的「极端」
张桂梅的采访中说
她任教期间时不时有女生从课堂上消失。
十几岁的姑娘,
还没见过什么,
就被嫁出去了……
因为她这双眼看过了太多太多这样的姑娘,
她知道底层女性的人生,
容错率为零。
「你只有读书、疯狂的学习,
才能走出大山,逆天改命。
这是唯一的出路。」
还有一种谩骂张桂梅的声音,
来自于「自认为」的高贵人群,
抨击她的教育模式落后。
应该在农村搞「素质教育」「快乐教育」
他们站在高处鄙视地说:
「最好的教育都是劳逸结合的。」
对于贫困到连肉可能都吃不起,
连汽车都没见过,
受到伤害都不懂的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女孩子,
去谈素质和快乐教育,
是不是有一些「何不食肉糜」?
她们要先走出来,才有对下一代素质教育和快乐教育的可能。
而那些用「全职太太」挑起对立的人,
或是高喊着全职太太也是一种职业的人,
你有没有环顾你身边,
看看那些活得「体面」的全职太太,
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她们很多是城市独生女,娘家本来就有钱,或者掌握无数资源。
她们还有一部分是跟丈夫一起努力奋斗上来的,成为全职太太只不过是暂时的权宜之计,
哪天她们不想当全职太太了,
可以随时回社会工作,
她们有这个底气。
全职太太并不清闲,同样辛苦,她们的压力甚至无人能懂。
但是这个社会给予全职太太认可了吗?很遗憾,并没有。
没有一条法律保护着全职太太的利益,
也没有任何一条社会规定承认全职太太的地位。甚至无数人至今认为:
全职太太就是拿着老公的钱被圈养着。
全职太太获得的唯一认证,可能就仅仅来自于自己的丈夫。
你必须要嫁给这样一个人:他们要懂得体谅自己妻子的辛苦,尊重妻子的生活,
而不是认为自己才是那个赚钱养家的人,
不会认为全职太太很清闲,更不会把另一半,
看作只是一个依靠自己才能活下去的妻子和母亲。找一个这样的丈夫容易吗?
我想做过全职太太的人都懂,
答案是不言而喻的。
家境优越和自身能力本来就强的女孩,即使当了全职太太也能维持住自己的「体面」,但那些天生就抓了一副不怎么好的牌的女孩呢?她们本身就处在及其落后的生存空间里,唯有读书、唯有题海,
唯有你认为不屑、不堪、不体面的努力,
才能让她们脱离依附别人的生活,
走出自己的路。
张桂梅错了吗?
我们不是张桂梅,
我们没有见过这些没有社会兜底的女性,
凭什么劝她们放弃努力?
被骂的第二天,
无数个张桂梅的女学生站了出来。她们说:
「没有张校长,
我根本不会跟你们坐在同个地方工作。
你们觉得一般的教育,
已经是我最大的幸福。」
她们很多从柔弱变为强大,从认命变为不认命,最终变成大雁,
在更广阔的天空翱翔。
无数人寄生于互联网,
热衷造神与热衷毁神的人同样多。
张桂梅校长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但她已经做到了她能做到的全部。
她见过了无数女孩悲惨的结局后,
能毅然决然地说出:「办这个女高,
我可以把命搭上」
她也这样做了。
12年来她走过12万公里山路进行家访,
途中发过高烧晕倒,摔断过肋骨。
她的学生说她的身体长满肿瘤和疾病,
每晚只有止疼片能让她入睡。
入院抢救的时候,
她拉着县长的手问,
能不能将她的丧葬费预支,
让她亲眼看着这些钱用在孩子身上。
她知道女孩子们虽然来学校上学了,
但还是可能会被家里人“抢”回去嫁人或者干活,所以把自己的床安排在学校最外面的地方,
只为可以第一个跑出去,
为这些女学生再「挡一次」……
那些坐在50层高的写字楼里、
喝着2万块钱机器打出来的咖啡、
一出生就没见过人间疾苦的人,也没有资格对她的「偏激」指指点点,
犹如蜉蝣撼大树。
如果这叫做「偏激」,那如果没有这些偏激的「英雄」,
社会就永远不能进步。我们的这个世界,
张桂梅,没有错,
是张桂梅,太少了。
最后,
如果你是一名还处于迷茫期的农村女孩,
亦或是一出生就抓到一幅烂牌的姑娘,
读到了这篇文章,请你记住华坪女子高中的校训,
在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告诉自己这句话: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共勉。
作者/罗发财
来源/视觉志(ID:iiidaily)
微博/
她刊iiiher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